藝術學院蔣桂群老師正在和學生談心
在大學校園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關注你的生活點滴,理解你的迷茫無助,他們是青春擺渡人,默默付出,無私奉獻,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輔導老師。而蔣桂群也是其中一個,她是一個像大姐姐一樣嚴厲又不失溫和對工作一絲不茍對學生抱著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態(tài)度的老師。
三亞學院夢之所寄處
當談起為什么選擇三亞時,她說自己一直喜歡陽光和大海,喜歡學校生活,當一名老師一直都是她的夢想,她來到三亞學院任職是巧合也是必然。她同眾多畢業(yè)生一樣,奔波在求職的路上,在一次招聘會現場看到了三亞學院招聘啟事,懷揣著對人民教師這份職業(yè)的熱忱,毅然來到三亞,成為了一名輔導老師。
輔導老師工作在一線崗位,面對幾百名學生和各種繁雜的工作,她理解學生,享受與學生在一起的時光。她說,學生是最單純、最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群體,與學生相處,讓她思維更開闊,與其說輔導員教育學生,不如說輔導員和學生互相學習更為貼切。
工作將理性與感性交融
平時溫柔可親的她,對工作卻一絲不茍。工作雖然繁雜,她卻從不喊累,反而樂在其中。蔣老師認為,好的輔導老師首先要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兩者之間是最近卻又最遠。最近是彼此之間的關系無限的拉近,近乎朋友,卻又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朋友;最遠則是不能越過師生的界限,毫無原則。她說在與學生相處當中一定要秉持原則,在約束學生的同時,首先要約束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做到秉持原則、剛正不阿,不被個人情感影響判斷,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即使是小細節(jié)處,也應以身作則,起到模范作用。
另外,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能力。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輔導員只能起一個輔助作用,更多時候應該由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只有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獨立學習,他們才會真正成長、成才。
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與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學生好,不同的老師有不同教育風格,處事方法也各有千秋,但如果偏離了這樣一個目標,便不能稱為稱職。她是一位年輕的輔導老師,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她始終努力,朝著優(yōu)秀輔導老師的目標前進。
與學生相處收獲愛與感動
談起與學生之間的相處比較記憶深刻的事,蔣桂群老師說起有一年一個同學突發(fā)疾病暈倒,自己連夜帶她去最近的醫(yī)院,做完各項檢查后整夜陪著學生,給她精神的寄托,緩解緊張情緒。同學們在家里都是寶貝,如今要一個人面對這么多事難免害怕,作為輔導員不僅要在思想政治上引導學生,也要在心理上進行疏導。
當初大一的孩子現在都已大二,自己以為她們還懵懂,他們卻用行動告訴老師,他們在慢慢成長。蔣老師說覺得感動的并不只是自己有多么成功,而是能夠和孩子的心走到一起,他們在慢慢成熟,自己也在收獲他們的愛,這就是感動。哪怕是一條短信,一句溫暖話語,都包含著滿滿的幸福。
蔣桂群老師是我校輔導教師隊伍中的一個縮影,他們身體力行的感染著身邊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工作,他們是青春擺渡人,是學生的依靠也是家人。
(文圖來源:藝術學院)
(編輯:劉曉聃)